乔世东-社工价值与伦理授课计划

作者:发布时间:2016-11-02浏览次数:

授 课 计 划

2016 — 2017学年第1学期

学 院: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官网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

课程编码:23A08015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计划学时/实际学时: 32 / 36(理论:36 实验: )

学 分:2.0

授课时间:周四1-2节

授课地点:1J105

教 学 班:社工1501

授课教师: 乔世东

填报日期: 2016年8月27日

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课程授课计划

一、课程内容简介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追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思想源头;反思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现存观点;展望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本土化的前景;综述社会工作职业伦理的一般性问题;警示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议题,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主要表现为伦理困境、伦理抉择和伦理危机三个方面。该部分分别讨论了伦理困境的特征、成因、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基本伦理困境和具体伦理困境及对策,伦理抉择的内涵和特征、原则和依据、模式和程序,伦理危机的类型、诱因、处遇模式及高风险领域,剖析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教育的基本问题。

教学目的:让学生在掌握系统的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知识的前提下,学会面对各种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议题,灵活运用处理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两难的各项原则,以及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知识,正确处理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各种伦理议题。

二、课程要求及教学活动项目

(一)课程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价值观、什么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价值观扮演的角色、社会工作使命的本质、以及社会工作实务中价值的类型和社会工作价值的影响等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要求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社会工作伦理性的一般性问题;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间接实务工作中的伦理议题,以及处理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抉择和伦理危机。

3、要求注重实际实务工作能力的培养,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二)教学活动项目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有计划学时31学时。课外作业、课外自学等不占学时。

三、成绩考核

课程成绩采取考试方式,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的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的方式。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都分别按照百分制计算。

(一)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出勤情况。各项目的组成权重分别为0.3;0.3;0.4等。

(二)期末考试成绩:闭卷、笔试。

(三)最终成绩组成说明:平时成绩*0.2+期末成绩*0.8即是本课程的最终成绩。

四、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选用教材:

陈忠林、黄晓燕: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二)参考教材:

1、高鉴国主编,《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罗肖泉:《践行社会正义: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陈忠林:《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五、教师联系方式及答疑要求

邮箱:sl_qiaosd@ujn.edu.cn

答疑地点:除课间时间外,公布教师的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

六、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及策略

1-3

学时:6

授课内容:

第一章 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总论

一、社会工作价值的核心议题

二、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演进

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直接来源

目的要求: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工作价值的核心议题——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基础;社会工作中的伦理两难;社会工作中伦理的抉择以及实务工作者的治疗过失及对案主的不当行为。掌握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演进过程以及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直接来源。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其他说明:查阅资料、预习。

4-6

学时:6

授课内容: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

一、什么是价值观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扮演的角色

三、社会工作使命的本质

四、社会工作实务中价值的类型

五、社会工作价值的影响

六、结论

目的要求:通过第二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价值观的内涵,掌握社会工作价值观扮演的角色、社会工作使命的本质、社会工作实务中价值的类型。并通过学习社会工作价值的影响,来反思自己的社会工作实务。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其他说明:查阅资料、预习、复习

7-9

学时:6

授课内容:

第三章 社会工作伦理性的一般性问题

一、伦理守则

二、伦理两难的抉择

三、伦理抉择的过程

目的要求:通过第三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伦理守则的含义、功能和意义;掌握分析伦理两难的技巧,处理伦理两难的程序,学会在实务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伦理两难的问题。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其他说明:查阅资料、预习、复习

10-12

学时:6

授课内容:

第四章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

一、前言

二、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基本伦理困境

三、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伦理困境

目的要求:通过第四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基本伦理困境——诸如幸福与自由的矛盾;“案主自决”的限度等,学会分析处理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伦理困境——诸如角色与义务冲突引发的伦理困境,忠诚的冲突引发的伦理困境等。

其他说明:查阅资料、预习、复习

13-15

学时:6

授课内容:

第五章 社会工作的伦理两难:间接实务工作

一、有限资源分配

二、政府与民间部门对社会福利的责任

三、对于法规的遵守

四、劳资争议

五、研究与评估

目的要求:通过第五章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间接实务工作中的伦理两难议题,我们将着重于探讨间接实务工作中的主要的伦理两难,其中包含有限资源的分配、政府与民间对社会福利的责任、对于法规的遵守、劳资争议、研究与评估、社会工作中欺骗的运用等。

其他说明:查阅资料、预习、复习

16-18

学时:6

授课内容:

第六章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抉择和伦理危机

一、伦理抉择

二、伦理危机及处理模式

目的要求:通过第六章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伦理抉择的内涵及特征,掌握处理伦理困境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及各原则的理论依据。了解伦理危机的成因以及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治疗过失”。

其他说明:查阅资料、预习、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