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赵宝爱-民政工作教学大纲

作者:发布时间:2016-05-26浏览次数:

《民政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Civil Work

课程编码:23A08018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 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

推荐教材:

周良才:《民政工作》,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

1.徐静春:《民政工作》,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

2.张小华等:《民政工作》,敦煌文艺出版社,2009年

3.高灵芝等:《民政工作教程》,学苑出版社,1999年

4.陈鸿君:《民政工作导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阐述民政工作的发展状况及其民政工作的内容,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于民政工作与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和社会工作关系的认识与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认识民政工作思想的发展及其对于民政工作实践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掌握民政福利、优抚安置、公共管理、灾害管理和救助、社会组织管理等,掌握社会转型中民政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以及开展民政工作的知识等。

课程教学任务:学习民政工作的价值、民政社会福利、民政公共管理、优抚安置、灾害救助、社会组织与基层建设等内容,掌握民政工作方法。

课程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本课程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位置,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民政工作理论与实践等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民政工作及其相关概念、基本原理与民政工作实务间的关系,了解民政工作发展的新理论、政策和发展趋势。

3.能够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民政工作活动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现实民政工作问题。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民政工作导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民政、民政工作的基本含义,理解民政工作实践、制度和历史发展,掌握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民政工作的特点以及与社会工作的关系问题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学生课下自修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民政工作概述

一、民政与民政工作的概念

二、民政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三、民政工作的对象和任务

四、民政工作的功能

第二节 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传入

二、民政部门与社会工作的发展

三、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节 民政工作的历史、改革与发展

一、民政工作的历史

二、建国后的民政工作

三、当代民政工作发展与改革

第四节 民政政策研究与法治建设

一、民政政策研究

二、民政法治建设

节 研究民政工作的意义与方法

一、研究民政工作的意义

二、研究民政工作的方法

第六节 民政职业道德

一、道德含义和社会功能

二、民政职业道德

第二章 民政福利工作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民政福利的含义和发展脉络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理解民政福利与社会福利的关系、民政福利工作在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地位,掌握民政福利的内容、基本特征以及民政部门在社会福利中的角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从社会福利角度分析民政福利实践与社会福利理论的关系问题以及基层民政工作者在具体操作中的酌情处理权问题。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福利事业

一、社会福利

二、民政社会福利

第二节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基本含义

二、政策制度概况

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管理

第三节 社会救助管理

一、社会救助管理的含义

二、社会救助站

三、其他社会救助

第四节 福利彩票的销售与管理

一、福利彩票的含义

二、福利彩票的销售与管理

第三章 灾害救助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的各种灾害状况,理解灾害评估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等,掌握灾害救助的法规、标准和程序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接受国际灾害援助的策略和原则及其开展国际灾害援助时中国的援助能力与国内舆论等问题。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学生课下自修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灾害与灾害评估

一、灾害概说

二、防灾、抗灾与灾情指标解释

第二节 灾害救助

一、灾害救助的含义

二、灾害救助

三、民政部门在灾害救助中的角色

四、灾害救助与社会工作

第四章 优抚安置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国际上主要国家以及中国的优抚安置历史和发展基本状况,理解当前中外优抚抚安置的区别与特点,掌握当代中国的优抚安置政策和优抚社会工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优抚安置与社会工作的关系问题及其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与学生课下自修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优抚

一、优抚工作概述

二、拥军优属

三、烈士褒扬

四、死亡抚恤

五、残疾抚恤

六、优抚事业单位管理

第二节 安置

一、安置工作概述

二、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三、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第三节 优抚社会工作

一、优抚社会工作概述

二、优抚社会工作案例

第五章 公共管理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婚姻登记和收养、殡葬管理和地名管理的历史发展状况,理解社会观念和文化变迁等对中国婚姻登记收养、殡葬制度的影响,掌握婚姻登记收养、殡葬、地名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政策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民政事业管理在当代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价值和地位,婚姻、殡葬管理和地名管理法规与民俗间的关系处理。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学生课下自修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婚姻登记与收养管理

一、婚姻登记

二、收养管理

第二节 殡葬管理

一、殡葬概述

二、殡葬改革

第三节 地名管理

一、地名和地名管理

二、地名的命名与更名

三、地名标准化与现代化管理

第六章 社会组织管理与基层民政建设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组织、基层政权、社区和行政区划的含义,理解中西社团管理政策制度的异同,理解社团管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掌握社团管理的相关法规、基层政权建设的基本含义以及行政区划管理法规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民政部门社团管理与社团自治、基层政权建设与社区自治的关系问题。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学生课下自修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团管理

一、民间组织的概念

二、民间组织管理

三、民间组织登记管理

四、民间组织监督管理

第二节 基层政权

一、基层政权建设概述

二、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建设

三、居民自治组织建设

第三节 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

一、社区建设的概念

二、社区建设的产生与发展

三、社区建设的范围和内容

四、社区建设的模式

五、民政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责

第四节 行政区划管理

一、行政区划概述

二、行政区划变更

三、行政区域边界争议调处

四、行政区域界线管理

撰稿人:赵宝爱 审核人:李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