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当代中国外交》教学大纲

作者:发布时间:2016-05-26浏览次数:

《当代中国外交》教学大纲

Studies onContemporaryChinese Diplomacy

课程编码:23A05041 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国际政治

推荐教材:曲星,钟龙彪:《当代中国外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目:1.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李宝俊:《当代中国外交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3.王泰平:《新中国外交50年》,北京出版社,1999年

4.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1)》,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主要讲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关系的变化历史。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基本目的就是使学生熟悉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发展历程的线索与逻辑,了解新中国外交的重大历史事件,掌握中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中的重大理论与战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新中国外交史观,辩证认识中国外交的战略理论和实践发展进程, 同时系统训练学生的研究和探索能力,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专业基本技能,促进专业知识水平提升,奠定较为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课程的基本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在掌握中国外交史和世界历史的基础上,能够系统地、较为全面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观点和基础理论。

2.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当代中国外交导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的理论发展、历史分期以及分析框架;掌握历史研究方法;辩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发展的历史阶段性、文化性、内部性以及特殊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把握当代中国外交的历史分期、外交理论和外交战略的基本脉络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导论

  1. 课程介绍

  2. 我国高校开设课程情况

  3. 学习方法

    第二节 当代中国外交的历史分期、外交理论和外交战略

    1、当代中国外交历史分期

    2.当代中国外交的重要理论

    3.当代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

    第二章 新中国对政策的形成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生,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形成的影响因素,重点理解新中国三大外交政策的内容与实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边倒政策的选择;毛泽东访苏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订立与影响;识记和分析三大政策出台的背景、内容与影响。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战后美苏对华政策对中国共产党对外政策的影响

  1.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政策倾向

  2. 美国在战后中国问题上的错误战略

  3. 中共与苏共之间的微妙关系

    第二节 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与新中国三大政策的实施

    1.美国对新中国的不承认政策

    2.另起炉灶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展开

    第三节 毛泽东访问苏联及中苏同盟的建立

    1.毛泽东访苏的由来

    2.毛泽东访苏及中苏新约的签订

    3.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历史地位

    第三章 抗美援朝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朝鲜内战的爆发和战争的国际化;理解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抗美援朝的决策过程。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中国为避免朝鲜内战国际化所作的外交努力

    1.朝鲜内战的爆发与美国的介入

    2.中国争取使朝鲜战争地方化

    3.中国出兵朝鲜的艰难决定

    第二节 志愿军入朝后的军事与外交斗争

  1. 军事顺利时期

  2. 战争僵局时期

  3. 军事行政中止后

    第三节 朝鲜战争本身和抗美援朝决策对中国的不同影响

    1.朝鲜战争本身对中国后果严重

    2.抗美援朝决策使中国不利降低到最小

    3.对台湾问题的消极影响

    第四章 日内瓦会议时期的中国外交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印支问题的由来,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构想,明白参会大国之间的外交斗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中的外交贡献和会议结果。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中国对越南民族独立战争的支持

  1. 印支问题的由来

  2. 中国对越南民族独立事业的支持

  3. 中国对日内瓦会议的构想

  1. 日内瓦会议谈判的症结及中国代表团对会议成功的贡献

  1. 越南与老挝、柬埔寨问题的分别解决

  2. 一切外国军队撤出老挝和柬埔寨

  3. 军事分界线与军事集结区划分

    第三节 日内瓦会议与中越关系

    1.越南对日内瓦会议评价的变化

    2.日内瓦会议与越南统一问题

    3.印度支纳联邦问题

    第五章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形成与亚非关系的展开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过程;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亚非国家关系开展的意义;识记万隆会议;

    [教学重点与难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中印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2. 中印地方协定的签订

    3. 中印与中缅联合声明的发表

  1. 万隆会议的复杂背景

  1. 与会者的不同动机

  2. 邀请中国与会的曲折

  3. 美国与台湾的敌视

    第三节 中国代表团对万隆会议成功的贡献

    1.中国代表团求同存异方针的确定

    2.中国代表团在会议力挽狂澜

    3.新中国和平外交的胜利

    第六章 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政策与实践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边界历史;掌握中国处理周边国家边界问题的政策;分析中国在边界问题上的政策选择;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析中印边界冲突和原因。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历史遗留边界的状况与新中国关于边界问题的立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边界的状况

    2.中国政府解决边界问题的政策与立场

    第二节 中国与缅甸等国家边界问题的解决

    1. 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

    2. 中国与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边界问题的解决

      第三节 中印边界冲突及其原因

      1.中印边界争议及两国政府的不同态度

      2.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及中方的政策

      3.中印边界冲突的外交斗争

      第七章 中苏关系的演变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苏关系变化的动因;分析中苏关系恶化的过程;探讨中苏关系变化的国际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苏联大国沙文主义与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国际形势缓和背景下中苏共同战略利益的弱化

    1. 苏联外交新战略及其对中国外交的要求

    2. 中苏战略需求差异

      第二节 中苏两党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的论战

  1. 苏共20大的新观点及中共的不同看法

  2. 中苏大论战及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第三节 国家主权问题上的控制与反控制

    1.中国抑制苏联控制中国的企图

    2.苏联把意识形态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

    3.中苏边界冲突

    第八章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认识中美关系的战略性,理解三个世界理论提出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三个联合公报,中美建交谈判,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战略意义。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中国对70年代国际形势的分析及“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1. 对世界战争与和平形势的基本评估

  2.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和一条线战略

    第二节 中美关系解冻与《上海公报》

  1. 中美双访华方改善关系的相互需求

  2. 中美接触的恢复与基辛格秘密访华

  3. 尼克松访华与中美上海公报

    第三节 中美建交谈判的曲折与《建交公报》

    1.中美关系政党化的曲折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3.美国制定《与台湾关系法》

    4.中美八一七公报

    第九章 中日邦交正常化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了解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两国关系发展的未来走向。

    [教学重点与难点]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建交前的中日关系

  1. 中日两国的民间外交

  2. 反击逆流,维护大局

  3. 半官半民,官民并举

    第二节 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1.越顶外交的冲击

    2.田中访华与中日建交

  1. 中国通航的实现与贸易协定的签订

    第三节致力于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1.中是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

    2.中日之间的遗留问题及双方斗争

    第十章 时代新主题下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的背景;掌握调整的目标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时代主题、对美政策调整的五个回合;对苏政策调整的三个特点。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调整的背景:主观认识的提高和客观形势的变化

  1.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

  2. 主观认识的提高

  3. 客观形势的变化

    第二节 调整对美政策-拉开距离,不搞战略关系

  1. 击退里根对华政策的反复

  2. 迫使美国在减少台湾武器议题上承诺

  3. 中国对美政策调整后的后续斗争

  1. 调整对苏政策-改善关系,但不参加“大家庭”

    1. 抓住时机,适时改善

    2. 坚持原则,不急于求成

    3. 改善关系,不重返大家庭

      第十 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周边外交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了解中国当前的周边环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演变、中国当前的周边环境。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中国领导人的周边外交思想

      第二节 努力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第三节 发展与东盟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第四节 确立中印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

      第五节从“上海五国”到“上海合作组织”

      第六节 中国当前的周边安全环境

      第十 21世纪的新型大国伙伴关系的构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对大国关系的认识以及大国伙伴关系的建立。

      [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崛起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处理。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艰难的合作: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1. 中美两国元首互访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

  2. 美国轰炸中国驻南使馆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第二节 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国家关系-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中俄面向21世纪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特点与机制

    2.中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共同点

    第三节 中国与法国和欧盟建立“全面伙伴关系”

  3. 中法1994《1.12公报》

  4. 中法全面伙伴关系的建立

  5. 中欧盟建立全面伙伴关系

    第四节 中国与日本“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1.中日建交20周年首脑互访

    2.影响中日发展的若干问题

    第十 习近平时期的我国对外战略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习近平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深刻认识我国周边外交的理念和一带一路战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对国际体系改革的主张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与风险。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中国对国际体系改革的参与

  6. 中国崛起的评估

  7. 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变化

  8. 中国对国际体系变革的主张

    第二节“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与挑战

  1. “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

  2. “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

  3. “一带一路”倡议的风险

  4. “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撰稿人:刘雨辰 审核人:李霞